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wǎng) > 高考資訊 > 正文
高校自主確定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高?梢浴耙虿氖┱小保鶕(jù)自身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制定科學規(guī)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
問題:綜合素質評價怎樣保證可操作性?會不會流于形式?
國務院參事、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從人大附中多年來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情況來看,此次政策設計切實避免了流于形式。如鼓勵學生參與黨團活動、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將參與的次數(shù)、時長作為記錄的內容,可操作性強。這就避免了學校在評價學生思想品德時出現(xiàn)大而空等問題。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政策文件已經(jīng)對關于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作了規(guī)定。高中只要在具體評價體系的建立中,把握好每個模塊所要記錄的具體內容就可以確保方案的落地實施。
此次改革會不會加重高中生負擔?
問題:高中生學習負擔很重是不爭的事實,門門都考的學業(yè)水平考試會不會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除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科外,其他學科合格即可,F(xiàn)行高考科目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有的科目學生不擅長但又必須考。改革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3科來考。應該說負擔輕了。現(xiàn)行高考高三“算總賬”,集中考6門,改革后,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鉤的3科考試安排在三年中完成,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分散壓力,也減輕一次性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
浙江省海寧市高級中學校長周彬: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按照等級計入高校招錄體系之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安心于全面發(fā)展,避免了因全面競賽而帶來的功利與短視;還可以讓學生精心于自己特長學科的發(fā)展,避免了因全面競賽對學生特長與興趣的埋沒,使得學生從費盡心思地“取長補短”轉向到專心致志地“揚長避短”,從因焦慮而“投機取巧”回歸到求實力而“腳踏實地”。此次規(guī)定同一科目有兩次考試機會以及有更換已選考科目的機會,意味著學生將逐漸從考試的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的學習實力。
高考位次排名是文理
時間:2024-07-11 17:0:20高考排名是文科理科
時間:2024-07-11 17:0:26高考排名是省排名還
時間:2024-07-11 17:0:27高考在本科分數(shù)線下
時間:2024-07-11 1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