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讀出書中特有的意趣。
②去年,買了一本新翻譯的《方丈記·徒然草》,這本小書據(jù)說在日本家喻戶曉,大致相當(dāng)于中國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書做得很漂亮,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讀得索然寡味,毫無被打動之感。這兩天北京連日陰雨,窩在家里無意間挑了這本《方丈記·徒然草》細讀,不想這一讀完全不一樣,突然就字字入心,欲罷不能。兩次閱讀感受如此不同,主要在于閱讀速度。
③書讀得太快,像旅人只顧趕路,無暇駐足欣賞沿途美景,而書中字里行間往往美景密布,無數(shù)細節(jié)動人心魄。比如《方丈記·徒然草》書中這樣的段落——“清早眺望往來岡屋的船只,感到自身如那船后白波,恰盜得滿沙彌風(fēng)情。傍晚桂風(fēng)鳴葉,心馳潯陽江,效源都督琵琶行。”如速讀,就是一堆華麗句子堆砌,必須細讀才會讀出其中的蘊意。白居易長詩《琵琶行》里寫到“楓”,而日語里“楓”字發(fā)音同“桂”,所以文中會說“桂風(fēng)鳴葉,心馳潯陽江”……如此豐盈至美,不細讀如何領(lǐng)略?
④在今天這樣以更高更快更強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作家寫作面臨的現(xiàn)實之一是,你費九牛二虎之力推敲文字,使其更精煉,但是讀者沒有那份耐心,他們反而會喜歡那些“水貨”,因為那些廢字廢句,正好適合了一目十行的粗心。
⑤“速讀”和“水貨”就像一對黑白雙煞,“速讀”流行,“水貨”才有市場,“水貨”反過來又助長“速讀”的流行。問題是,我們干嗎要讀得那么快?
(選自《青年文摘》第4期,有刪改)
13.請寫出本文論述的中心論點。(3分)
14.結(jié)合語境,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文中“水貨”的意思。(2分)
15.第②段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請選擇其中一種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5分)
16.同樣是講“讀書”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為本文論據(jù)?請說明理由。(3分)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备=ㄊ∧掀绞谐踔挟厴I(yè)、升學(xué)考試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
一、積累與運用(31分)
1.(12分)①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⑤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⑥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每橫線處1分,錯1字該橫線處不得分)
2.(3分)(C)
3.(8分)①(2分)愜悠②(2分)顧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