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wǎng) > 學海無涯 > 正文
(1)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地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按比例分配,即調節(jié)社會資源;
(2)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地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進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3)價值規(guī)律會引起和促進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造成優(yōu)勝劣汰的結果。
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
(1)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
這在客觀上要求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必須使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符合于或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也是每個商品生產者千方百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降低個別價值的根本原因。
(2)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進行,實行等價交換。
若不能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生產某種商品的生產者的勞動耗費就得不到補償,從而導致生產縮減;
同時,其他的商品生產者也就不能通過交換得到這種商品滿足自己的需要,商品生產也就難以為繼。
價值規(guī)律對生產和交換活動的支配作用是通過價格運動表現(xiàn)出來的。商品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經常不相一致。但這并不違背價值規(guī)律,相反正是價值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
這是因為:
第一,從商品交換的總體和較長時期來看,價格的上漲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
第二,商品的市場價格無論怎樣變動,都是以各自的價值為基礎而變動的,各種商品之間總有一定的比價。
商品及其屬性
(一)商品的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①具備兩個條件:勞動產品;用于交換。
②不同的商品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它們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③商品交換實質: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二)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自然屬性。體現(xiàn)人與物的關系。
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鐣䦟傩浴J巧唐返莫氂袑傩。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換的勞動關系。
二者關系:①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一種物品要想成為商品,必須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但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三)商品價值量及其有關的概念。
1.概念
商品價值量:衡量單位商品價值大小。
2.價值量的決定因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某種商品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1)明確勞動生產率的含義及分類。
含義:勞動者的生產效率,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來表示。
分類:
①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企業(yè)或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某個行業(yè)或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2)關系: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因為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單位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因此,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會減少。
價值規(guī)律
1、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xiàn)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商品的價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價值;但從一段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商品的價值相符。
3、作用:
(1)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的各部門之間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3)促使商品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實現(xiàn)優(yōu)勝劣汰。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shù)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